记者:何文意
6月13日晚8:00,北师大本部周流溪教授在励耘B306为外院教师做了一场关于《中国外语教育史上第一部文献探索》的讲座。
周教授抛砖引玉,首先将听众们带入中国的历史长河,让教师们了解文献的来历。在我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中,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,但起步较晚。佛教及其教育传入中华,为中国教育提供了一定的资源、思想和借鉴。佛教起源于拥有6千多年历史的印度文明,古代中国官方派遣节使、留学生到西方学习佛法,唐代与西域的密切交往更是空前绝后。晋代法显、唐代玄奘和义净为中国和西域的交流做出的贡献尤为突出。义净撰写的《南海寄归内法转》,是中国第一部记载了有关外语教育的文献。周流溪教授就其中一章《西方学法》进行了研究,他还亲自去了印度学习,深入地了解梵语和印度历史。
随后,周流溪教授重点为大家讲解了《西方学法》的主要内容。《西方学法》主要记叙有关语言教育的内容,共分为五部分:第一部分“创学悉谈章Siddham”为字母表、拼音表;第二部分“Sutra”介绍了全章的要义;第三部分“Dhatupatha”为字元,即词根、字母群的意思;第四部分“Khila”为学习梵语语法的七种条例;第五部分“Vrittisutra”对语法补充了解释。
教授最后总结道,本章体现了古印度教育制度的总体特点,他们的教育从语文开始而涉及到其他内容,同时教育与宗教存在密切的联系。
周流溪教授对印度声明学的研究学习已经坚持了十余年,其学习的精神、对学问的兴趣和耐力堪比当年西游取经的高僧们。讲座不知不觉接近尾声,教师们了解到新的文学发现,并且为教授的热情大为折服。